選自:《改變從心開始》 羅伊·馬丁納/著 胡因夢/譯 |
在核心靈魂的層次,另一個要瞭解的矛盾是:你的生活恰巧就是你所渴望的模樣。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是你潛意識的欲望下的結果。如果你有意識地想要某個東西,而你的潛意識卻相信你不能或不該擁有它,那麼你的生活就會出現意識中不想要的東西。潛意識會勝過意識心。(當然,此時就該引入情緒平衡技巧了。) 你沒有警覺到的內在部分,會在身外覺察到它。外在世界就是你內在世界的反映,猶如鏡子一般。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,都是由你內在產生的事所誘發的,如此一來,你會變得更為警覺。你警覺到的事,你都可以加以控制;然而未曾覺察的事,卻會反過來控制你。不管你為了哪個理由受苦,都意味著你和自己的神性失去了聯結。 一旦從昏迷中覺醒,你將會瞭解在第一個意識層次的集體同謀,主要就是在昏迷中保持社會的完整性。大家宣稱的“正常”其實是個幻象,它持續地讓大家渴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。這個競爭層次的主要意圖就是贏得利益,他們雖然獲勝,但每個人都輸了。地球環境的惡化,就是因為這類的無明而引起的。 我們成了一群羊,我們相信如果可以得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,就會變成獅子。然而我們越受到這個幻覺的誘惑,就變得越不快樂和格格不入。我們會認為自己是失敗的,因為我們不像廣告中看到的模特兒那麼快樂或美麗。我們的角色典範往往是那些名利雙收,在第一個層次裏得到成功的人士,如電影明星、運動員、政治家、音樂家和房地產大亨。其中許多人的真實生活是十分悲慘的,他們只是借著外表的成功而假裝快樂。 衡量他們成功與否的標準不屬於第三個層次的意識,也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神性觀點。我們一旦脫離肉體,返回靈界而獲得再生,沒有人會問我們的銀行存款有多少或是開哪種車,也沒有人會對你的考試分數或是昂貴的屋價感興趣。他們想要知道的只有我們是否加強了愛的能力以及是否展現出慈悲。如果我們在幫助比我們不幸的人這方面十分成功,那麼我們在幫助意識的覺醒上又有多少貢獻呢? 有錢而且(或者)有名,和生命中的成功與否並無關係。我們一旦從昏迷中覺醒,才發現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如何並不重要。我們發現自己不需要擔憂任何事。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很少是頭條新聞的風雲人物。他們通常是沈默低調的人,他們從不追求對自己的靈魂無益的事,也不覺得受到他人批評或阿諛有什麼影響,只有自我(ego)才會恐懼自己沒有足夠的物資,而需要外界的贊同。 快樂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,而且是無法獲取的。關於“我如何才會快樂”的問題,答案是:“你必須放下所有虛假的憑據與幻覺。”沒有人能使你快樂,因為真正的快樂是無法從你身外製造出來的。如果那仍然是你所盼望的,你就是從錯誤的方向在尋找憑據。想要快樂,你只需要放下“看似真實的虛假憑據,亦即恐懼”(False Evidence Appearing Real,FEAR)。你一旦放掉恐懼、貪婪、野心和渴望更多東西的幻覺,你就可以享受與生俱來的權利了。 譬如你買了一輛昂貴的車子,你很樂於擁有這輛車並以此為憑據,證明快樂來自於你身外的物質,因此把汽車與其他的財物跟製造快樂聯結在一起。就算你仍然擁有那輛車,遲早你的自我還是會有新的渴求、新的恐懼,並做出新的要求。如此一來,你就可以發現汽車是如何製造出了快樂的虛假憑據,因為如果你讓自我主宰你的生命,你就必須得到別的東西才能再度快樂起來;或者你也可以覺醒並改變自己對快樂的想法。 我們必須忘掉這個社會要我們相信的一堆空洞的廢話。如果你感覺惡劣,那是因為你的內在有未解決的情緒問題,這不該怪罪于你的丈夫、妻子、老闆或是任何人。你的內心裏有一些困擾需要解決!你的第一個行動就是要停止為你的苦難而責怪他人或環境。你必須走入內心而非外求,並找出負面情緒的根源。你在探查的過程中不要認同這些情緒,只要覺察它們就夠了,因為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不過是個幻象。你必須改變,而不是別人得改變。記住,外在只不過是反映內在的一面鏡子。 同樣地,如果某人排斥你或是對你的態度很差,他們只是在對他們心目中的你做出反應罷了。他們所反映的其實是本身未解決的情緒問題所製造出來的幻象。他們投射在你身上的影像乃是基於他們過去的經驗,他們看到的你已經被他們忘卻且不認識的自我所扭曲。所以,下一次你覺得受到排斥,你可以記住一句話:只有當你不瞭解其他人的心智運作時,你才會感覺受到排拒;如果你為此而受到煎熬,這意味著你本身尚有未解決的問題。 我們必須學會不帶期望地生活。是的,我們可以有偏好和意見,但為了幸福快樂的理由,我們選擇不去依賴這些東西。我們可以把對他人所作所為的評斷擱置一邊,根本不需要去論斷是非,純粹只是觀察就好了。事實上所有我們能做的,僅止於觀察自己內在與外在所發生的一切。因為我們已經被各種無法表達清楚或解決的情緒所洗腦,使我們不能信任自己的認識與判斷。真相是超乎我們理解之外的,只有放下意見和評斷,才是停止與對錯抗爭。 在所有的悖論中,或許最大的矛盾就是:只有當你不害怕死亡時,才可能真正開始生活。你一旦準備好從容就死,你就開始生活了。如果你可以把生命中的每一刻都當成人生最後一刻來過,才是真正掌握了生命的意義,因為再也沒有任何規矩慣例了。你手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,看到的每個人都帶給你歡欣,只因你覺察到這可能是你生命中最後的時光了。你以愛心對待每一個人,並且能輕易地原諒他人,因為你不想留下任何業報的債務。你覺察到沒有時間再留給負面情緒了,因為那會奪走享受當下的機會。生命並不在追求安全感,它是一場賭博,它是風險。多數人並沒有真正在活著,因為他們追尋安全感。人們相信活著是為了保持生命力,真相恰好相反,活著是一場與死亡的共舞,一曲致命的探戈。你一旦放下恐懼,就能享受生命的流動性、音樂、活動以及其他的部分。把死亡當成朋友而非敵人,你就可以好好活著,而且活得無所畏懼。 恐懼吞掉了生命的能量,使你像行屍走肉一般,一個活著的死人。活著是要放下你的執著與沉迷以及你對於贊同或感激的需要。你不再依賴他人來讓自己快樂或悲慘。生命攸關於存在,所以主動而全心全意地投入,愛你所做的,並做你所愛的! |
留言列表